医学部召开“苏州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可药性调控学术研讨会

发布者:姜雪芹发布时间:2020-10-22浏览次数:985


金秋送爽,月桂飘香,在丰收的季节我们迎来了苏州大学建校120周年喜庆华诞。为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创新团队和平台建设,20201016日上午830,医学部在独墅湖校区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了苏州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蛋白翻译后修饰及可药性调控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程金科教授、复旦大学唐惠儒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朱继东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罗成教授,以及苏州大学秦樾教授、许国强教授、周芳芳教授和苏雄教授等学术专家,围绕与疾病相关的蛋白翻译后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可能的药物干预研究,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心得分享。研讨会由医学部副主任、科研办公室主任龙亚秋教授主持;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部长郁秋亚、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徐广银教授应邀出席并致辞,分别代表学校和学部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域知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苏州大学以及苏州大学医学部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愿景,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苏大的发展。

会议中,各位报告人从不同方面阐释了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调控作用。程金科教授分享了线粒体蛋白SUMO化修饰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分子机制联系以及可能的抗衰老药物设计靶标,唐惠儒教授对参与蛋白修饰调控的代谢组学与精准医学做了详细的报告,王红艳教授则对蛋白翻译后修饰相关的巨噬细胞抗感染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循序渐进、系统深入的介绍,朱继东教授则对传统意义上不可成药的蛋白靶标如SHP2 (介导蛋白去磷酸化)提出了通过干预蛋白的液-液相分离而具有成药性,罗成教授进一步提出蛋白的翻译后修饰为靶向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创新药物发现从直接竞争转向修饰调控,提供了仿生药物设计的切入点,并成功应用于多个源头创新药物的设计和发现。校内致力于蛋白翻译后修饰研究的秦樾、许国强、周芳芳、苏雄等多位教授,分别从他们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蛋白的多种翻译后修饰包括乙酰化、泛素化、脂肪酸化或逆过程对于肿瘤、免疫、代谢等的独特作用的研究成果分享和交流。研讨会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参会学生也提问积极,一直开到中午12点半方意犹未尽地结束,为苏大师生普及并激发了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组学研究和可药性调控的兴趣。


(医学部科研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