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周泉生、王建荣教授主讲的新生研讨课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发布者:姜雪芹发布时间:2020-12-29浏览次数:1367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名单中,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唐仲英医学研究院课题组组长周泉生、王建荣博士主讲的新生研讨课“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与机遇:肿瘤与干细胞”名列其中,为我校科研机构教授开设本科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开了先河。

该课程锐意创新,着眼培养一流学生。以肿瘤与干细胞为专题,尝试解决本科教学中相当程度存在的三脱离问题:理论脱离实践,课堂脱离社会,专家脱离新生。

在课程教学设计思路方面,重在引导新生的三个转变。一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首先检索调研文献和政策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己组织文献报告会、专题论坛会、期末辩论会,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方式转变。二是思维模式的转变:通过鼓励提问,鼓励质疑,实现由固化的思维模式向开放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三是能力培养模式的转变:通过鼓励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转换。

在课程教学环境和教育方法方面,重在根据教学团队自身的科研资源优势,努力为同学们提供独特的教学环境,配合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得到不一样的成长机会。如,开放教授使用的数据库通道,让学生实时了解发展中的医学信息;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报告会、论坛会、辩论会,做深度研讨,同时,向学生开放教授所在研究机构的学术报告厅、办公室、实验室,学生可以与教授一对一进行个性化的课外交流。

在课程教学创新方面,重在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通过对课程前伸后延,即“课外预研讨--课堂深度研讨--实验室创新性科研实践”三环节联通,形成全程贯通的引导培养模式,不但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报告会、论坛会、辩论会,而且通过课后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执行、结题等全过程锻炼,实现课程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进一步拓展。

该课程的特色,在于职业科学家进入课堂,与新生分享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思考,并以特有的职业经历和资源优势做辅助,启蒙学生的科研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学以致用、未来可期的创新型人才。

该课程的成效,体现为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多,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学生获得各类荣誉奖励多,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同行赞誉多,教学效果每年综合测评接近满分,还多次被媒体报道。六年来,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大部分进入了周泉生、王建荣等教授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以此为基础,很多学生已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也有部分学生开始了创业。该课程为科研型教授从本科教学开始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周泉生、王建荣教授与新生研讨课学生合影



唐仲英医学研究院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