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第六届医学人文竞赛圆满举行

发布者:温洪波发布时间:2023-12-01浏览次数:1102

2023年11月28日晚,由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主办,医学生国际交流联合会承办的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第六届医学人文竞赛决赛如期举行,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全程赞助协办本次比赛。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董事长王黎明、苏州明基医院急重症中心主任及院长助理刘志永、苏州医学院党工委副书记、副院长孟玲玲、苏州医学院副院长钟慧、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助理、儿科临床医学院办公室主任黄洁应邀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苏州医学院党工委副书记、副院长孟玲玲为本次大赛致辞。首先她代表苏州医学院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问候,同时感谢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她指出医学人文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医学生而言,具备人文关怀精神不但是自身全面成长和职业良知形成的需要,更是科技与人文情怀融合发展的需要。也希望每一位医学学子能够牢记詹启敏院士的寄语:“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一定要有两只翅膀,一只是精湛的医学技术,另一只是厚重的人文情怀。当医者具备了这两只翅膀才可以飞得很高、飞得很远,才可以践行初心来实现从医的目标和医者仁心,体现大爱无疆。”同时,希望医学人文竞赛的品牌能够不断深入人心,辐射到一届又一届更多的医学生,触动更多医学学子的心。

之后11组参赛队伍依次完成他们的精彩演绎,给现场的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短剧《赤脚》讲述了60年代,扎根于农村,为乡村的广大人民提供医疗援助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存在大大缓解了当时中国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而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像赤脚医生一样,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真情实感为患者考虑的职业精神。医生与患者的双向奔赴,是患者对医生工作的理解与配合,医生对患者处境的感同身受。走进患者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灵,方能理解,方能治愈。第二组同学为我们带来短剧《我是你的眼睛》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有时,医生所要治愈的,不仅是疾病,更是患者的心灵。只有认真了解,关心每一个患者,医生才能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

有时,医生所要治愈的,不仅是疾病,更是患者的心灵。只有认真了解,关心每一个患者,医生才能找到合适的沟通方式。第三组带来的《蝴蝶发卡》关注了患者的心灵治愈。

第四组同学的《先心遗梦》以一位医生异常坚定地帮助一对夫妇治疗先心病胎儿为主线,以医学生、主任、家属的剧情以及青年医生的经历插叙为辅线,讲述了跌宕起伏的医学人文传承主题故事。第五组《别让我出院》讲述了在流感盛行期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背景下,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亲人生离死别的央求和是尊重患者的意愿保障生命质量还是单纯延长患者的生命长度的问题进行思考演绎,深刻体会到真正不同情形下的最贴近患者需求的医学人文关怀。

医学科普,可以让民众更好地走进科学世界,进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而基层的科普推广,需要耐心与坚持。第六组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短剧《让遇见成为眷恋》给了我们另一维度的思考。

如果不能阻止生命的离开,就让它在幸福中得以圆满。医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从死神里抢回病人,还在于,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面对生命的缺憾。第七组同学带来的短剧《浪漫地枯萎》给予我们对于患者临终的思考。第八组同学的短剧《等待雨水来临》则讲述了无国界医生的故事。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渐渐成为人类有力的助手。但是它永远不会取代人类,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永远是独一无二的,而这份感情,恰恰是最为重要而珍贵的。今天,第九组的短剧《爱无所不至》将带我们进入一个“小天使”的故事,感受人们之间的牵绊与善意。在医生的职业生涯中,难免遇到误会和冲突。面对挫折与不幸,又是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在这条道路上一直不懈坚持着呢?第十组同学带来短剧《白衣锦心,一路执爱前行》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总会有遗憾与缺失。最后一组队伍为我们带来短剧《德医双馨,云霄雨霁》体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温情照亮黑夜,成为彼此的救赎。激烈的角逐落下帷幕,名次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思想的交流和创意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11组队伍比赛结束后,苏州明基友达公益基金会董事长王黎明为本场比赛作总结。她很感谢同学们用扎实的剧本、动情的演绎展现了医学人文的精神内涵,也给了她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她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明基医院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将人文关怀与医疗技术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医学人文的精神持续传承下去!在大家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本届医学人文竞赛决赛圆满结束。


 

苏州医学院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医学生国际交流联合会

    2023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