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清浅,时节如流,一年的见习时光匆匆而过。在附二院的这一年,我们仿佛漂浮在医学的海洋里,每一天都是一次宝贵的冒险。回首过往,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都还历历在目。
初识附二院
犹记去年盛夏,暴雨倾盆,我们带着一颗求知的心走进了附二院,走进了这个温馨的大家庭。11号楼是我们对附二院最初的记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多媒体、写字板、空调、饮水机、打印机、卫生间……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在来去匆匆的医院,这座小楼就是我们停靠的港湾,承载了大家日常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窗明几净的教室、舒适的桌椅、生机勃勃的绿植、邻河小楼外的新鲜空气……院领导和教育培训处老师们对大家的重视和用心,让我们对这里有了深深的归属感。


学习生活
在医院的学习生活是忙碌的,每天清晨我们随着熙攘的人群走进医院,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课堂上,老师们为大家打开了临床生活的大门。他们用自己的临床经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繁琐的医学术语和复杂的解剖结构放入案例中讲解,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知识的理解,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临床的魅力。CBL、PBL和病例讨论课程,更是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主动思考、查阅资料、做出错误决策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培养了临床思维,也懂得了该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平均每月两次的过程化考核和200道综合练习题更是让我们及时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尽管复习的过程是枯燥痛苦的,但正是这些牢记在心里的知识,才让我们有了走进临床实践的底气。此外,老师们对医患沟通的重视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教诲大家要心怀谦逊和敬畏,将人文关怀融入医疗的每一个环节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临床实践
在每周的见习课中,我们窥得了临床生活的一角,也逐渐开始从理论到临床过渡。老师们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实际案例,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临床处理联系起来。比如在讲胃溃疡、克罗恩病时,我们通过观看内镜下表现深深的理解了什么是“纵行溃疡”、什么是“鹅卵石样改变”、什么是“全层黏膜充血”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我们对疾病的理解更深刻了。在这一年中,医院给予了我们丰富的临床实践机会,我们的临床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CPR、四大穿刺、穿脱手术衣、消毒铺巾……平时的练习不仅磨练了我们的技术,更为我们应对技能考试增添了信心。这些临床实践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接近医学的核心,让我们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医学的意义和使命。


职业生涯指导
在这一年中,我们还参与了两场很有意义的人文讲座。胡华老师在如何平衡生活、工作、学习以及如何擦拭我们心灵的尘埃,如何在这纷乱嘈杂的世界里活出属于自己的色彩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季晓燕老师则是针对医学生们在医学生涯中面对执医考试、规培考试、临床实践以及科研等各个方面的挑战时,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给予了宝贵的建议。通过这些讲座,我们在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以及如何更好的掌控自己的生活这两个课题上,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在附二院的这一年我们有太多的回忆,接下来一起来听听同学们的心声吧。
田欣:感谢医院举办的见习生知识竞赛,这场竞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参与比赛,我们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提升,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相互支持、互帮互助,共同努力追求进步。我们共同解答问题、分享经验,每个人的贡献都让我们团队更加强大。这种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不仅在比赛中发挥了作用,也对我们今后的医学生涯具有深远的影响。尽管我们在最后与冠军擦肩而过有些遗憾,但我们从竞赛中收获的远不止荣誉和名次。

周雨佳:这一年我也曾不满于课本的束缚,踮起脚尖向往过更广阔的天空。特别感谢周祥老师,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一次次读书报告中我逐渐体会到临床科研的意义,找到了兴趣与使命感。一路走来,坎坷是科研的常态,然而老师对我的信任似乎超过我自己。他的理解、关心、支持,给我以能量,让我无惧无畏,敢想敢做,相信终会拨开重云,窥见天光。
马胤光:见习一年时光短暂,但教育培训处老师们的关怀让我们印象深刻。在学习、生活、见习等诸多方面都能看到李蓓老师的身影:在突发情况时联系任课老师,在住宿问题与酒店管理人员交涉,在中秋节请我们吃月饼,在人文讲座、技能考试时与我们热烈交流,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李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见习过程中,王丽老师对我们的学习保持着严格的要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备考阶段,王老师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引导我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复习。此外,还要感谢王老师对考试纪律的坚守,始终强调诚信和公正,鼓励我们以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成绩。这一年,陈思老师在生活住宿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多照料,非常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能够遇到各位老师真的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俞王剑飞:奇妙的缘分将我们班与附二院紧密相连。大一,我们在附二院选择了人生中第一位临床导师,就此懵懂地打开了通往临床的大门。大四,我们在附二院见习,拥有令其他班级艳羡的学习生活条件和医院老师的关爱,职工餐厅、科室门禁、独立教室等等,潜移默化中,我们对附二院产生了归属感。大五,我们班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留在附二院实习,毫无疑问,附二院于我们而言是温暖的港湾。今天我们不说分别的话,不论未来路在何方,在这里受过的教育与关怀,都将是我们心底永不熄灭的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