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31
地点:703-3510
采访者:戴钰轶等
被采访者:钱家伟

近日,医学部本科生17级预防医学钱家伟等在国际衰老研究领域顶刊Aging Cell杂志上以Innate immune remodeling by short-term intensive fasting(短期深度停食重塑机体固有免疫)为题发表论文,运用多组学分析手段对短期深度停食人群的免疫机能进行了研究。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钱家伟深长,进行采访,来请他聊一聊自己的科研经验。
戴:学长您好,我们都知道《Aging Cell》是相关领域的顶刊,当您得知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上面发表论文,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钱:当得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的文章被接收,内心是激动的,因为自己的成果获得了领域里面其他的研究者认可。在审稿期间,审稿人们也给出了中肯的意见,过程中我认识到了在限食这个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方面。这篇文章运用多组学手段来解析停食对人免疫系统的影响,我们的切入点弥补了以往国际上仅研究外周免疫系统单个核细胞的功能的不足,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解读。
戴:您是在什么时候接触到科研的?本科阶段进行科研的初衷是什么?
钱:其实在进入大学之前就一直有参加科研工作的想法。高中的时候一直喜欢生物这方面的课程,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吧。因为大一正好选了王建荣老师的一节选修课,于是邮件联系了王老师,表达了想进实验室学习的愿望。在2017年10月16号,第一次到王老师的实验室,令我印象深刻,从而开启了这些年的科研生涯。进入实验室学习,出发点不是为了获得荣誉,更多的是希望能学习一些实验技术、锻炼科研思维,切身体验科研的氛围。
戴::作为本科生,在顶刊上发表论文可谓是难上加难。请问您当时是怎样投身这个课题的?
钱:这个课题是属于王老师实验室对限/停食对生物体健康影响的系列课题之一,这个课题涉及到多组学-转录组以及蛋白组等,偏向生物信息学。在实验室学习过程中,除了基础实验操作,更引发了我对生物信息学的兴趣,王老师把这一部分的工作交给了我,由我自主完成课题,不能辜负这一份信任。
戴:我们都知道科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钱:这个课题有技术上的限制,举一个样本量问题例子,因为是基于人体进行研究,短期深度限食这种看似激进的做法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可,对于招募志愿者不能像传统的临床研究一样按部就班,再之我们研究的这个细胞类型对于单个样本的要求比较高,基于知情同意的原则及后期样本质量控制等标准,最终确定了文章中使用的这些样本。
因为在探索新事物的道路上是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的,对于一个新发现的表型,想要完备地解释它内部的机理是需要不断的实验和重复来夯实的。投身一个课题,就要做好和它打持久战的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才是将科学问题推动向前发展的办法。
戴:我们也知道做科研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请问您是凭借什么坚持了下来?
钱:更正一下你的观点,其实做科研并不枯燥。因为你刚开始想接触科研,奔着兴趣来才是一个好的开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你能享受这个过程,才可能毫不保留地投入进来。搞研究会涉及到很多的重复实验,开展这样的生物实验也是费时费力的,这些必要但机械的重复过程肯定是枯燥的,但在一次又一次重复某一项实验时,是对实验操作的熟悉,对生物学问题的深入。因此可以说重复是一个好的老师,面对每次的结果,都能给你一些新的启发,给你一些新的认识。
这次文章的成功发表只能算是我科研道路上的一次阶段性胜利,但远谈不上成功,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继续努力。
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那些机械性重复的枯燥过程的呢?
钱:我个人算是耐得住性子,对于一切的实验都能静坐下来,仔细地完成。一想到完成这些实验能获得的结果可能对课题的进展有帮助,这是一个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戴:这一路走来,想必您与导师之间必然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请问您认为应该如何选择导师,并且如何与导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导师在科研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
钱:对于选择导师这个问题,主要要看老师的研究方向还有对于接纳本科生科研的意向。王老师一向比较关注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给很多同学提供了接触科研的平台。我是抓住并利用好了这样的机会,这些年坚持了下来,一直积极参加实验室的各项事务,获得了较为全面的一个科研和团队经历。
对于维持良好关系这个问题,需要平时积极同实验室师兄师姐、老师多交流讨论,要敢问敢想。如果只是每周来做做实验,没有思想上进步的话,在实验室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我认为未来工作中更看重的,其实是你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导师在科研中的作用,最突出的肯定是课题和科研思路上的指导,但也会在生活和学习多个方面提出很多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戴:很多同学也想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锻炼。您作为学长,觉得进行科研工作需要哪些品质?
钱:首先得要有学习科研技术和思维的热情,这样才能发挥你的主观能动性,把科研的过程从机械化重复的实验变成你主动的探索过程。其次就需要耐心,一篇优质的文章往往是需要用很多年的时间去研究、经验才能做出来,这中间如果没有耐心可能很难坚持下来。最后就需要坚持,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与预期不符的实验结果,包括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这些困难带来的挫败感都要靠你的坚持、你的恒心去克服。
就科学研究本身而言,你需要注意你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独特、能否提供一个新的考量问题的角度,这些是你科研向前进步道路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戴:作为一个本科生,选择科研项目的时候,是按照专业来比较好还是按兴趣来确定方向比较好?
钱:我认为兴趣应该更加重要。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你没有兴趣,却一定想着要硬撑这走这条路,这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本科阶段是培养兴趣,寻找人生方向的阶段,往前走的过程中,要一直问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再阶段性地去尝试,这些时间去做一些更能充实你的事情,不能为了科研二字而科研。
戴:本科阶段参加相应的科研工作,对以后进一步的深造及就业有什么帮助?
钱:生物医药领域的路子比较窄,但科研经历或多或少都能给你带来一些优势。参与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对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分析结果、总结等都能得到一个完善的训练,对于工作之后的许多方面都是有帮助的。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培养你能不能静下心来完成一件事情的决心,在面对就业、考研、出国这些选择的时候,你有着不一样的科研经历的话老师们必然会对你印象更深刻,跟同年龄段的人竞争肯定更有优势。
戴:您是怎么规划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生活的?可以对自己的本科阶段做一个简要的评价吗?
钱:对于本科的时间规划上,我对于课程要求规定的内容都保证不落下,因为我和其他同学的侧重点不同,花在课内的课程的时间精力会有所保留。回看这些年,在实验室花的精力比课内是要多得多的。我本科阶段走了一条充实而且不同寻常的路,在不一样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这不一样的经历,也让我在有些问题上能有不同于同龄人的见解和认识。
戴:对于下一步的个人发展,您有什么打算,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钱:目前打算是申请国外的研究生,现在还是申请季,还没有定论。
戴:可以对医学部学弟学妹们的生涯及职业规划给出一些建议吗?
钱:学好英语、数学和计算机,未来的任何地方都离不开这几个学科的知识,现有的观点和方法是百家争鸣,万花齐放,要在庞大的研究成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观点,这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和体会,懂得他们研究的内容和道理,才能更好地开展自己的项目、充实自己的学习;另外就是在课内的学习之外多自学一些自己的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钻研一些你感兴趣的问题,这都是很好的安排。还有就是学习上最重要的还是不要挂科(笑)。
我们的采访到此结束,感谢钱学长向我们分享了丰富经验。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对科研事业产生感兴趣,在未来投入到永无止境的科研探索工作中去。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acel.13507
医学部学生新闻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