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筑网络通讯诈骗安全防线”——苏州医学院四家科研机构联合开展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者:吴德建发布时间:2023-06-12浏览次数:842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一些电信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思想单纯、社会经验不足的高校在校生,利用学生缺乏成熟的辨别能力实施诈骗。网络通讯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诈骗手段也“花样百出”,通过代刷信誉、网络投资、套路贷、冒充熟人等实施诈骗,屡屡得手,有不少研究生同学蒙受经济损失,受骗人数和金额不断攀升。

  近日,为增强在校研究生网络通讯防诈意识,做好网络通讯安全防范,创建和谐校园,转化医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唐仲英医学研究院和生物医学研究院联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特邀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永安桥派出所的唐亮警官来我校开展题为“典型网络诈骗类型及防范”的反诈教育讲座。本次活动由转化医学研究院陈永井副院长主持。



  此次防诈骗主题教育活动为研究生提供了防范网络通讯诈骗的重要知识和典型案例分析,提高了广大师生对于防范网络通讯诈骗行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唐亮警官根据自己从警24年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讲座中分享了大量有关当前校园常见的网络通讯诈骗手段和案例分析,他强调了现代社会中的网络通讯诈骗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对个人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他特别提醒研究生们,由于大家平时专注学术研究,加上恐惧或贪利的心理,对新的诈骗手法不能及时识别,成为网络诈骗事件的受害者并不罕见。


  

  唐警官向研究生们讲授了一些识别和防范诈骗的技巧,强调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辨别和应对常见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和钓鱼软件等。唐警官还强调了“五不一打”,即“不点、不怕、不信、不贪、不转、一打”的防范原则。他建议师生在收到陌生链接或二维码时不要轻易点击;在收到威胁或恐吓时不要惊慌失措;在收到要求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时不要轻信;在收到高额回报或低价优惠时不要贪心;在收到汇款或购买商品的要求时不要轻易转账;在发现被骗或怀疑被骗时立刻报警。唐警官还详细介绍了网络通讯诈骗分子常用的伎俩和手法,以便研究生们能够更加警觉地辨别和避免成为受害者。

  研究生们对此次防诈骗教育讲座表达了高度的关注和参与。讲座结束后多位研究生表示:“这次讲座让我们对电信诈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从案例中吸取教训,今后会更加谨慎地处理个人信息,同时也会向身边的同学宣传这些知识,增加防范意识。”



  此次防诈骗主题教育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大家对网络通讯诈骗问题的防范意识。各研究单位将开展常态化教育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和社会环境。 

 

  

(转化医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唐仲英医学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