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面向全球诚聘全职博士后

发布者:徐佳忆发布时间:2025-06-20浏览次数:51

一、学院概况

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2000年随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成立苏州大学核医学院,2002年更名为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2011年成立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2012年成立放射医学及交叉学科研究院。2018年获批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获批江苏省、苏州市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获批苏州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学院下设七个研究中心:放射生物学、分子影像与核医学、辐射纳米毒理学、辐射防护与安全、多模态辐射技术、核能环境化学、靶向放射药物创新和转化。

学院现有教师114人,专任教师100人,基本形成以柴之芳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力量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师资涵盖医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纳米材料和计算生物学等不同学科,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优势。研究人员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或重点项目等。近5年,已获批国家和地方各类科研、平台项目共250余项,总经费逾3.8亿元。

(一)学科介绍

放射医学是我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江苏省和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特种医学自2011年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二、三期建设项目;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入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获得第三期资助;2020年放射医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特种医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放射医学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放射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放射医学专业在20212022软科中国大学最好专业排名中为A+专业。特种医学学科在2020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

(二)平台介绍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高校放射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

苏州市肿瘤放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

(三)师资队伍介绍

中国科学院院士 1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

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次

国家级重点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7人次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3人次

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

教育部高等学校核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

省部级创新团队 3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

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

(四)博士后队伍建设成果

在学校博士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近年来学院博士后规模持续扩大、博士后科研实力快速提升。近5年,学院招收的全职博士后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12项等。近5年,学院累计培养了17名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82%在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二、待遇与保障

1.学校为全职博士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绩效奖励,三年总薪酬最高可超120万。

2.学校鼓励博士后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资助项目,所获得的资助补贴不计入总薪酬,全部叠加发放。

3.在站期间可根据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规定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4.对于绩效评估优秀的全职博士后,可优先推荐应聘校内教学科研岗位。

5.享受落户、医疗和子女入园入学等生活服务保障。

三、岗位要求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身心健康;

2.一般应为35周岁以下、新近毕业的博士生;

3.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4.符合我校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招收条件;

5.在站时间为三年

、各类项目资助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资助标准(2024年)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A/B/C)

A档为博新计划

A28万元人民币/+8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

B18万元人民币/

C12万元人民币/

资助期2

博士后国(境)外交流项目

学术交流项目

每人2万元人民币

香江学者计划

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43.92万港币

澳门青年学者计划

每人36万元人民币和42万澳门币

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

中方资助每人30万元人民币,德方按月资助每人1500欧元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面上资助

自然科学:8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

特别资助

自然科学:18万元人民币项目经费

优秀学术专著出版资助

每部专著平均12万元人民币

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A25万人民币/年;B15万人民币/年;C10万人民币/

资助期2


五、岗位需求

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

招收人数

招收要求

联系方式

(邮箱)

备注

张昊文

放射医学、肿瘤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1

1、年龄不超过35岁;

2、专业背景放射医学、肿瘤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

hwzhang@suda.edu.cn


刘志勇

环境放射化学

2

1、年龄不超过35岁;

2、专业背景为环境放射化学及相关专业

liuzy@suda.edu.cn


崔家斌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纳米医学、分子影像、核医学

5

1. 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2.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jiabin.cui@suda.edu.cn


孙亮

辐射剂量学与核技术应用

1

1、年龄不超过32

2、专业背景为核工程、核技术和辐射防护等理工科背景

3、熟悉编程和常用MC软件

Slhmz666@suda.edu.cn


吴书旺

水凝胶的制备和生物医学应用;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生物医学应用;纳米医学及分子影像

3

1、年龄不超过35岁;

2、专业背景为化学、材料、纳米、生物、放射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材料;

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wushuwang@suda.edu.cn


史海斌

分子影像与核医学

2

1.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3. 已取得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4. 有化学、化学生物学、纳米医学、药物化学、放射医学等背景的博士毕业生优先;

5. 博士期间或近2年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SCI论文1篇及以上

hbshi@suda.edu.cn


Tom k.Hei

放射生物学

1

1、年龄不超过35

2、专业背景分子生物学

tomkhei@suda.edu.cn


王殳凹

环境放射化学

1-3

1年龄不超过35

2、主要研究内容:1)辐射化学研究;2)放射性污染控制;3)同位素分离;4)核电池设计。

shuaowang@suda.edu.cn


第五娟

锕系促排剂

1-2

1、 年龄不超过35

2、 主要研究内容:新型锕系促排剂开发。

diwujuan@suda.edu.cn


李桢

分子影像、核医学、纳米医学、脑科学

2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 3 年;

3、年龄一般不超过 35 周岁;

4、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5、有核医学、纳米医学、分子影像、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背景的优先考虑。

zhenli@suda.edu.cn


汪勇

核素分子影像与放射免疫诊疗

2

1、年龄不超过35岁;

2、专业背景化学、材料、生物、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

3、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

yongwang@suda.edu.cn



六、招收程序

1.申请人向合作导师或课题组提出申请,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申请人在线填写学校招聘系统

https://rczp.suda.edu.cn/recruit/recruitNew/

3.单位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审批

4.学校审批

5申请人办理进站及进校手续


进站具体要求见:

https://bsh.suda.edu.cn/kybsh/list.htm

进站用表格详见:

https://bsh.suda.edu.cn/18121/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