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新星•热点”青年学术沙龙在炳麟图书馆820会议室正式启动。本沙龙由苏州医学院科研办策划主办,各学院/研究所/中心、附属医院依次协办,主要邀请近5年新引进苏大的青年才俊做相关研究领域学术报告,期间也适时安排医学院领导与青年科研人员面对面交流对话沟通。“新星•热点”青年学术沙龙的启动仪式由苏州医学院副院长龙亚秋教授主持,在简单介绍青年学术沙龙设立的初心和使命、活动内容和运行规则之后,隆重请出苏州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广银教授致启动开幕辞。

徐广银常务副院长首先对青年科研人员的踊跃参会表示诚挚欢迎,并以“院内交流”、“青年人才培养”、“热点前沿、交叉融合转化”三个关键词,阐述了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设立青年学术沙龙的目的、作用和愿景,并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发展以及“新星•热点”青年学术沙龙办成校内各领域青年才俊学术交流的品牌平台寄予了深切期望。徐院长同时强调,青年人才是苏州医学院科研和教学的生力军,带来了科技发展的新方向新领域,将创造苏州医学院更美好的未来;医学院一直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今后将会有一系列关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培育举措,希望在医学院的大家庭中年轻人能够快速成长、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新星•热点”青年学术沙龙第一讲由药学院协办,药学院副院长许国强教授对药学院科研情况、学科方向及人才队伍做了全景式的介绍与展示,让大家走进药学院、了解药学院,为学院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方向性指导。许院长接下来主持介绍了本次青年学术沙龙的两位主讲人,来自药学院的王雅俊教授、刘密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前沿热点科研分享。
王雅俊教授聚焦有机合成化学与合成生物学的交叉领域,讲述了具有催化RNA裂解功能的非天然核酸DNA分子的设计和开发研究,主要包括碱基上带有外源性结构修饰的催化功能性DNA (DNAzyme)和骨架含有非天然糖环的异源核酸(Xeno nucleic acids,XNA)催化分子(XNAzyme)。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这些非天然核酸催化分子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展现出核酸酶耐受的生物稳定性和千倍于天然核酸同类物的催化效率。在细胞水平,这些新型催化分子可以在不影响野生型的功能的情况下,等位基因特异性地降解含有单碱基突变的致病mRNA,并成功引发相应蛋白表达的降低及其下游细胞信号传导的改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非天然核酸催化分子作为新一代RNA沉默剂更具有向临床应用转化的潜力,并具有反义寡核苷酸和小干扰RNA等核酸试剂难以实现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同时,通过建立应用天然核酸聚合酶的异源核酸SELEX方法,王雅俊教授课题组筛选分离获得了第一个满足完整的酶学催化特征的具有RNA催化裂解功能的异源核酸催化序列,为以SELEX为手段筛选分离更多具有RNA沉默活性或配体结合活性的异源功能性核酸分子以服务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刘密教授则致力于预防和治疗性癌症疫苗的开放,通过发展一种新策略来溶解肿瘤组织/细胞的水不溶性成分,从而将微米尺寸大小的肿瘤细胞的全细胞成分重新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纳米疫苗(NVs)。通过将肿瘤组织/癌细胞的全细胞抗原组分负载到 NVs 中并在 NVs 内部和表面加载免疫佐剂,这些 NVs 可被 APC 有效吞噬,并在小鼠黑色素瘤、肺癌和乳腺癌中显示出优异的治疗和预防功效。用 NVs 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治愈率可达 25%,当 NVs 与 αPD-1 抗体联用时,治愈率可进一步提高。二甲双胍也可以提高 NVs 的疗效。此外,NVs可以有效预防肺癌(100%)和黑色素瘤(70%)。 T 细胞分析和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表明,NVs 可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 T 细胞(CD8+和 CD4+),并且可激活可杀伤癌细胞的适应性和先天免疫反应。NVs 可促进肿瘤组织中三级淋巴结构(含有大量 B 细胞)的形成,并通过激活各类型记忆 T 细胞(CD8+和 CD4+)诱导长期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发现了一种简单而通用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基于肿瘤组织/癌细胞的 NVs以用于各类型癌症的免疫治疗和预防。
新引进的青年才俊们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新的概念和新方法新技术,报告引入入胜,研究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会场讨论交流热烈,参与者受益匪浅。此学术沙龙的设立和举办,既活跃学术气氛,更让大家了解新星们的热点研究内容,旨在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打造开放性长效性交流平台,促进医学院和学校内各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苏州医学院新医科建设以及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和人才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