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琤琤,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浆细胞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于2022年举办的国家名医盛典上荣获“第五届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荣誉称号。
主要事迹
傅琤琤于1994年从苏州医学院毕业,1997年开始参加骨髓移植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
2005年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
2011年在美国city of hope国立癌症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并先后学习于美国Dana Farber癌症中心,Mayo中心,西班牙和IFM洛杉矶骨髓瘤学习班,John Hopkins大学医院血液病管理。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等项目支持。
专业建树
傅琤琤教授的专业特长在于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恶性肿瘤疾病的诊治。
近年来主笔和参与国内12部国家级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等多个专家指南或共识的书写,主编多部骨髓瘤专著。所在学科是国内排名前列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之一,主PI参与30多项国内外新药的上市前临床研究,尤其是中国第二款人源化BCMA- CART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上市获批,并和多个新药研发单位开展转化研究,是国内主要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技术培训和推广中心。
2016年起在国内率先联合使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初诊MM患者进行精准预后分层。在国内率先建立采用二代测序和二代流式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RD,并进行标准化推广。国内外率先报道采用抗CD19和抗BCMA双靶CAR-T联合输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又创新性将抗CD19和抗BCMA双靶联合输注治疗初诊高危MM患者,创新性建立基于精准诊断的高危多发性骨髓瘤优化治疗体系,国内外首创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双靶CART治疗高危MM,并在CART后采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实现高危患者长生存。这是现有传统的整体治疗和新型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新治疗模式,优化了目前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策略,显著延长高危骨髓瘤病人的无进展时间。
获得荣誉
傅琤琤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文章100多篇。双靶标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CAR-T)免疫疗法在难治/复发型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应用获得2021年度苏州市医学新技术一等奖。基于二代测序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克隆监测检测微小残留病获得2022年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奖二等奖。免疫治疗新技术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转化和推广应用获得2022年中华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免疫联合治疗技术的建立和应用推广获2024年苏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