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胰腺病中心主任,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内镜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隧道内镜协作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临床预防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装备与技术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消化杂志》通讯编委、Chinese Medical Journal通讯编委、Endoscopic Ultrasound编委。学术头衔:江苏省“科技强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首届姑苏卫生重点人才,苏州大学首批东吴名医培养对象,苏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21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工匠”荣誉称号。于2022年举办的国家名医盛典上荣获“第五届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荣誉称号。2023年被人民日报评选为“人民名医·优秀风范”称号。
主要事迹
李锐教授的医学生涯始于199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后,他选择留在母校,投身于消化内科的临床与研究工作。他的专业技能和对医学的执着追求,使他在消化内镜诊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李教授不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李锐教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进修消化道超声内镜学等内镜诊疗新技术,200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附属病院、昭和大学横浜北部病院及国立癌中心进修消化道肿瘤内镜诊治新技术。
2020年,李锐教授参加江苏省第五批援湖北医疗队并担任苏州援武汉同济医院医疗二队支部书记,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获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记大功奖励。
专业建树
李锐教授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在食管、胃、肠道疾病的内镜诊断和微创治疗。
2009年12月在苏州地区率先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个人年均手术量500例以上,居省内领先。2010年3月10日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辅助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随访至今恢复良好。2011年1月14日完成江苏省首例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手术量居国内领先。2014年受聘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胃癌早诊早治中国行”技术指导专家,先后协助多家单位开展了POEM、ESD等内镜新技术,并为上述单位手把手培养了业务骨干。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镜中心被授牌“中国医师协会ESD培训中心”,作为培训中心主任,通过授课、动物训练、手把手带教等传授全国各地学员ESD、EMR、EFR、POEM等内镜手术方法和技巧。已结业学生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或地区业务骨干。2021年8月省内第二家开展经口经胃内镜下胆囊息肉切除术技术。2023年完成苏州市首例内镜下阑尾切除术,实现在体表完全无疤痕的条件下对阑尾进行完整切除。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专题演讲及手术演示,先后在DDW、UEGW、ACG及JGES等国际顶级消化及内镜学会会议做大会发言。
获得荣誉
李锐教授2024年获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2023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六);2021年获江苏省医学引进新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获江苏医学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三);2018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17年获江苏医学科技一等奖(排名第二);2017年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排名第一)等重大奖项。
同时,他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基金等多项国家、省、市厅级项目。在SCI源期刊上发表第一及通讯作者论文39篇,最高影响因子51.6,中华系列杂志24篇。参编全国普通高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内科学》,主译《放大内镜诊断图谱》、《京都胃炎分类》,主审《消化内镜操作手册》、《图像增强内镜的诊断逻辑》,参编《2023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消化内科分册》、《消化病学名词》、《消化疾病诊疗与探索》、《临床循证实践丛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