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苏州大学交叉科学论坛(第2期)在线下线上同步成功举办。本期论坛以“新医科”为主题,由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和校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和附属独墅湖医院承办。苏州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唐仲英血液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研究院、转化医学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独墅湖医院等120余位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副院长龙亚秋和校科学技术研究部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刘开强主持。

科学技术研究部科学技术处处长、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党工委书记钱福良会前简单致辞,指出交叉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转化医学的必要性。钱书记强调,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此次交叉科学论坛以新医科为主题,是响应党中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落实推进我校新医科建设、生命医学科学交叉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平台,汇聚我校一批顶尖专家学者,聚焦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基础、临床、转化医学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以此为抓手,探寻建立交叉科学融合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推进医学领域不同学科对综合性复杂问题的协同攻关,为科研及其成果的临床应用、进而解决重大临床问题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会议特别邀请了附属独墅湖医院侯建全教授、转化医学研究院时玉舫教授、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周光明教授、附属独墅湖医院张学军教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钟志远教授、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教授、唐仲英医学研究院戴克胜教授、公共卫生学院张永红教授和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刘庄教授等9位杰出专家,结合自身或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别以“新型AIE纳米光敏剂包载铂类药物用于膀胱癌的诊疗探索”、“新医科交叉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革新及其生物医学基础”、“皮肤病的转化医学研究”、“智能递送技术助力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胸腰椎骨折诊疗中的思考”、“血小板与重大疾病”、“基于CATIS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研究”、“生物材料助力肿瘤免疫治疗”为题,共同围绕医学交叉科学研究作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涵盖了交叉科学的认知定位以及当前交叉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并清晰规划了未来发展蓝图,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实践指导。

随后,在青年科学家交流环节,生物医学研究院温振科、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洪宇植、药学院郑毅然、神经科学研究所丛启飞、附属儿童医院潘健、附属第二医院白进玉、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刘宇清、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徐惠中等8位优秀青年科研人员分别做交流汇报,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对交叉科学的思考。
本次论坛聚集了多位领域内国际知名资深专家,也吸引了众多青年才俊踊跃参与,医学院所属各院部及附属医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会。从基础与临床到医学与理工,不同主题的交叉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火苗,论坛启迪了灵感,开拓了思路,催化了新的交叉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