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心理系列讲座第四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自信的来源

发布者:吴德建发布时间:2022-04-09浏览次数:983

    47日晚,苏州医学院人文心理系列讲座第四讲顺利开讲。文学院马亚中教授为我院全体本科生、研究生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自信的来源主题讲座。讲座由党工委书记吴建德主持。

马亚中教授是江苏省教学名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文学、明清文学、中国文学史料学。曾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著有《中国近代诗歌史》、《陆游全集校注》、《中国近代诗歌史》、《暮鼓晨钟——近代文学通览》、《诸子名言释义》、《范伯子诗文集》等十余部著作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继承、弘扬中华文化,是实现文化强国,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在讲座中,马教授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十大特色: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要遵循自然规律,学会天地物我和谐相处;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在成长中只有不断奋斗,用于革新才能有所成就;三、整体把握、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马教授以老子对立辩证观等义涵和庄子“鲲化而为鹏”为例,引导同学们要正确了解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统一关系;四、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中华文化历来注重人本思想,“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天地之性,人为贵”,想要家国昌盛必然要求重视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五、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当代的我们也应继承道义思想拒绝接受不义之财,重德行轻利禄;六、杀身成仁的大丈夫人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做人要有脊梁,以仁义为根砥,坚守道德理想,不断追求道德理想;七、贵和折中的处世思想,致中和,和为贵。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做人做事,恪守中道,不偏不倚,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八、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实践,为人应恪守“恭,宽,信,敏,惠”,克行仁德;九、勤俭持家的生活观念,马教授告诉同学们“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修养德行,齐身齐家;十、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公微信,要恪守职责,为社会贡献力量,最终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治世

马教授为我们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粹,讲座曲终意长。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我们医学生更要加强传统文化学习,不断提高我们自身修养,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

苏州医学院人文心理系列讲座将持续举办,敬请关注下一讲

 

苏州医学院团委

苏州医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苏州医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苏州医学院研究生团总支、研究生会

2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