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下午,医学与生命科学前沿东吴·谈家桢讲坛迎来了第二十三讲报告人--- 国际知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球科研攻关战中做出原创引领杰出贡献的清华大学饶子和教授。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教授主持了本次东吴·谈家桢讲坛,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教授、医学部党工委书记邹学海、医学部常务副主任徐广银教授、医学部副主任龙亚秋教授、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院长吴嘉炜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高晓明教授等20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盛会。

在徐广银常务副主任简单介绍东吴·谈家桢讲坛的设立主旨与发展历程后,熊思东校长主持并致欢迎辞,热情洋溢地向在座师生隆重介绍饶子和院士及其所领导团队的卓越科研工作。饶子和院士长期致力于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三维结构和复制感染机制研究及创新药物研发,在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冠状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手足口病毒、疱疹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系列重要病原体的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贡献。饶子和院士团队已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同行评审论文401篇,H指数72,其中包括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科学杂志的主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3篇,被引用逾21,500次,获得发明专利37项。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的“Living in the cell: understand SARS-CoV-2 repl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from structures” 精彩科学探险之旅中,饶子和院士饶有趣味地娓娓道来其研究团队在冠状病毒研究领域的奋战经历,以及通过精确三维结构解析的手段揭秘新冠病毒转录复制的分子机制以及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发现研究。新冠疫情爆发后,饶子和团队在前期冠状病毒结构功能研究的深厚积累和扎实基础上,率先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两个核心蛋白---主蛋白酶(MPro)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的精确三维结构,以此作为抗病毒药物靶点,发现了一批老药新用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抑制剂。研究团队进一步在冠状病毒的入侵机制、病毒复制组装机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率先在国际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状病毒“RdRp-nsp7-nsp8”复制机器的冷冻电镜结构,首次勾勒出新型冠状病毒“RdRp-nsp7-nsp8”复制机器的内部构造,并为瑞德西韦的效应分子如何精确靶向复制机器的核心元件——病毒RNA聚合酶药物的机制提出了合理解释,为开发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开辟了新途径。饶院士进一步介绍其团队的最新成果,通过解析新冠病毒超分子蛋白质机器“转录复制复合体”关键状态的三维结构,揭示了病毒mRNA加帽、基因组复制矫正、逃逸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分子机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表现了病毒转录复制的动态过程,并演示了3D打印蛋白模型的"核心转录复制复合体"、"延伸复合体"、"加帽复合体"的组装方式,深入浅出地将新冠病毒复杂、精妙的转录复制过程展现给广大师生。

饶子和院士的破译抗新冠病毒关键药靶三维结构、揭秘新冠病毒复制感染机制的学术报告,完整系统且生动形象,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和师生的热烈讨论。最后熊思东校长为饶子和院士颁发东吴·谈家桢讲坛主讲人证书,并借助本次讲坛对在座师生作出寄语:希望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能够像饶院士一样坐得了冷板凳,深耕所学,把科学研究作为人生的追逐目标,脚踏实地、有所作为、学有所成。

